“吾儿如今身居高位,全家上下都以你为荣,你那些叔伯兄弟,都赞你英勇无敌,名震天下,盼着你能帮衬他们一二,为父却知道你每日必定如履薄冰。”
尉迟真金正要感叹父亲的关心,大哥又在旁言道:
“我等在长安,都已听说你的大理寺来了一名神探,叫做狄仁杰,此人聪敏机智皆显露在外,行事不按常理,虽然救了陛下和若干皇族性命,也害你喝了一碗雀舌茶的‘解药’啊。”
尉迟真金脸上正在青一阵红一阵地变着脸色,想着定是送信的仆役赵四在家人面前添油加醋,形容了龙王案的始末,正在尴尬着不好回答,哥哥又压低声音说:
“此人只怕……只怕是陛下安排在你身边的耳目,他祖上也无甚重大功绩,不会像前朝老臣一般和诸王子王爷之间来往甚密;陛下将他从汴州破格提拔至洛阳,还御赐亢龙锏,表面上是提拔功臣,实则当你是天后的得力助手,要命他今后随时监视你,考察你的行事,并趁此牵制天后。”
哥哥的推测似乎也不无道理。尉迟真金看了看父亲,对方也是深以为然的样子,便低声对父兄说道:
“陛下多病不能理事,天后手握朝政大权,治国手段也不逊于男子,孩儿虽然听命于她,只要不会祸国殃民,便随她号令吧。如今也不求显贵尊荣,只要能保尉迟家上下周全,杀几个上官仪之类的人,也不算什么。”
听到此处,父亲突然伸过手来,拍拍尉迟真金的肩头,说道:
“熠宣,为父知你辛苦,长安这边家中叔伯兄弟甚多,吾与你兄长定会劝诫他们,凡事谨言慎行,不为你增添烦恼。”
尉迟真金的字为“熠宣”,是贞观七年他生下来时,太宗皇帝赐给他的字,这两字意味“光辉远播”;太宗也希望与尉迟敬德继续维持这一份长久的君臣情谊。麟德二年时,他已三十二岁。
唐初时佛道两教均各擅胜场,朝廷虽以儒家道理治天下,但民间崇信佛教和道教的人氏也不在少数。
太宗时道教兴盛,有一道人对鄂国公言,“熠宣”二字中有五行之火,恐怕需将孩子的名中加一“金”字,方能抵御这过于盛大的火焰。
于是鄂国公采信了这一说法,将孩子起名为真金,意味真金不怕火炼,还笑说名字似乎不如皇帝御赐的字号好听,孩子好养活就行了,因此尉迟真金两兄弟的名字并没有统一字辈,不像大伯家里的三位堂兄弟都是从“循”字起名。
“父亲大人多虑了。”尉迟真金也笑而握住父兄的手,让他二人不必担心。
“为父还要问你,这些年可有心仪的女子?你如今三十许岁尚未婚娶,如若未有,可要帮你作主了。”
想起银睿姬,苦笑了一下,对方是外国女子,且身份低微,不可能与自己有任何瓜葛,只是自己的婚事仍要与家族兴亡联系在一起,心里还是有几分莫名的排斥与恐惧。
“胡国公爷(秦琼)族上也有几位千金到了婚配年龄,你二堂兄的夫人也是秦府千金,如今你的婚事再与秦府相连,亲上加亲,岂不更好。”
“父亲大人,此事可否容后再议?如今大理寺积压案件甚多,每日无暇脱身。更何况……兄长已有两个孩子,大伯家里也子孙众多,尉迟家无需我传继香烟……”
“放肆!你如今做了大理寺卿,倒是越发的不服管束了!”父亲也假意绷着脸,敲打了尉迟真金一下。打完了以后又笑着说:
“你也不小了,胡国公族上的那几位千金都是妙龄少女,肯不肯嫁给你倒还是个难题。”
“三弟形貌潇洒,武功盖世,位高权重,还会有不想嫁的女子么?”哥哥也在旁边打趣。
“你任寺卿这几年,银钱应该不少,拿出来让你哥哥去帮你筹谋,在洛阳置下府邸,安排亲事。好了不必再说。”尉迟宝琪制止了尉迟真金想要开口辩驳的举动。
晚间与众叔伯兄弟宴饮完毕,次日与邝照收拾行囊准备返回洛阳。
“小照,你如何看待狄仁杰此人?”
“狄仁杰为人有侠义心肠,初来神都,想要建功立业,证明自己的才干,行事急迫了些,属下也能明白他的心情,只是他为人比较直率,今后只怕……”邝照突然顿住不说了。
“只怕什么,你说就是了。”
“他说话不论好歹,只论自己所谓公义良心,天后看他恐怕不太顺眼,只怕他以后喝解药的次数还会不少了。”
“哈哈哈……本座真是让他拉下水了! ”
“大人要不要属下去提点他一下?”
“也好。”
不去想那些叔伯兄弟的恭维溢美之词,也不想是否要与胡国公府结亲,新年伊始,回到神都之际,大理寺的年终考课结果已经由宫中派人发下。
“托狄寺丞的福,去年的考课,我大理寺拔得头筹,二圣嘉奖的银钱和禄米,人人有份。”面对众人的致谢赞誉之词,尉迟真金摆摆手,说谢狄钦差便是。
作者有话要说:
如果,请我们的网站地址《宅书屋》om
喜欢(狄仁杰同人)[狄尉]相遇请大家收藏:(m.dmbook0.com),爱久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