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很是开心,在回信中保证一定争取到去玩的机会,甚至开始在规划着要带什么吃的东西,走哪条小径上去之类。
陈颖看了,不禁为她这急性子感到好笑。
于是她在回信中提醒阿兰:一定得考到理想的成绩才能去玩的,而这“理想”二字可是得让陈颖同志满意的哦。好好复习,就不要回信了。
世事是很难料的。
陈颖那一次期末考考了班上的第一名,年级第六名。这个成绩,她自己倒也还满意。就不知道阿兰的成绩如何?
临放假前,陈颖去跟她的偲偲姐姐道别,顺便行使了一下她的“特权”。呵呵,就是,自从她跟周偲偲很熟悉后,本来一本借书证一次只能借两本书的,她可以借三到四本。
寒假里,陈颖一般是不会来县城的。一则县城离家比较远,二则,陈颖很是珍惜跟父亲在一起的每一天。在她看来,即使是陪着父亲在田里转一天,那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
还有,放假的时候,陈颖就可以为父亲做一日三餐,帮父亲做一些家里的活计,做着这些事情的时候,陈颖才会真正的觉着父亲没有白养自己这么多年。
年岁渐长,陈颖日益的明白,青年丧妻的父亲,这许多年来,独自抚养孩子长大,其间多少辛酸,不足为外人道,但陈颖是日渐的知道父亲的艰辛和委屈的。
许多的时候,陈颖陪着父亲,看着本该积水的田里却是干涸的,又或者,本该干燥的田里却是积水的,自然可知邻人对自己一家有意无意的欺凌。
而那些陈颖所看不见之处,父亲又得担待多少的辛苦,陈颖自然是明白的,在这样的乡下,父亲独自一人抚养着唯一的女儿,尤受欺压。
不过,父亲什么也不会跟陈颖说。每一次陈颖回家,见到的一定是父亲爽朗的笑容。
即使年关将近,父亲被拖欠的工钱久久无人归还,但是父亲依旧一径的微笑:被人欠债总好过欠别人债好。少吃点鱼肉,青菜豆腐保平安嘛。
也有想不到的事情。
阿兰临考试之前,生了一场病,所以考得很不好。陈颖去看她的时候,她的心情十分低落。
感觉到阿兰似乎欲言又止的,陈颖觉得好奇怪。阿兰的身体一向很棒,为什么平白的恰在考试之前两天病倒了呢?本想问问是否别有原因,但是,阿兰显然不是很愿意说什么,陈颖也就没有问。
看着好朋友的心情那么糟糕,陈颖就提议说,不管怎样,还是去奇山玩一天吧?
阿兰却是无论如何都不肯。她说,约好了的,一定要考得理想才成,我可不愿意你来屈就我。何况,你就看我是那样不讲骨气的一个人吗?
陈颖听得纳闷:这都扯上骨气来了,唉唉。
阿兰一定要依约而行,陈颖也拿她没有办法,而且明知阿兰是有心事的,到底不善挖掘他人隐私,最后陈颖只得怏怏的回家。
或许要若干年后,陈颖才会明白阿兰当时的懊恼和不甘心吧?
新的一年很快到来。
陈颖借的几本书也看得七七八八,想着又可以每周见到偲偲姐姐,那将要离开父亲的惆怅倒还真减了几分。
临上学前,陈颖请父亲在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上写几行字。她对父亲的说法是,希望得到父亲的教诲,其实心里的想法很简单,不过是想着可以借助父亲的字来冲淡不可以常伴父亲身边的怅惘。
父亲想了想,认真的写下:勇敢无畏,面带笑容,不管一切如何。
就这样,陈颖带着父亲的笔迹回校,开始了高一的下学期生活。
第4章 四
7 、“英雄未竟”
这个学期里发生了一件最值得回忆的意外,姑且称之为“奖学金”风波吧。
几年前,学校的一些事业有成的海外校友成立了一个海外校友基金会,每年都会从中拿出一些钱来奖励优秀的贫寒学生。
其实,初中的时候,也有过类似的奖励,但陈颖是从来就不会接受这些金钱的奖励的。倒不是故作清高,更不是害怕因此而被别人知道自己的贫穷。
只不过是因为,父亲常常会告诉她,其实这样的人世间,还有很多比他们更加不容易的人生。
所以,尽管陈颖初中时候的成绩十分出色,也没有因此接受任何的奖学金,每一次的机会她都让给了别人。
但是,当这一次的优秀学生奖励落到她的头上的时候,陈颖居然愿意接受。
理由很简单,因为在获知自己可以获得奖励的那一天,陈颖正好看到了《辽宁青年》上的希望基金会的募捐广告。
其实,陈颖一直很遗憾,自己一直受到不少人的照顾(由此看来,还真是一个不怎么计较委屈但是很懂得感恩的孩子,呵呵),可是自己却没有任何的能力去帮助别人。
正是少年轻狂的年纪,她一时头脑发热,居然就接受了这个奖励。因为,当年支助一个孩子上完小学居然只要30元,而这份优秀学生的奖金足足有300元呢,可以帮助10个孩子重返校园啊。
这样,陈颖也顾不了去想自己的作法是不是有点不择手段,她想得到这份奖金,她想帮助那些渴望上学的孩子们。(话说,陈颖自己都还是个孩子呢,真是老气横秋得紧。)
不过,申请书上需要有当地村委会的证明(证明她的家庭的确困难)和家长的签名,所以那天下午,陈颖拿着填好了的申请书,跟老师请了假,就坐上了回家的客车
喜欢相思引(gl)请大家收藏:(m.dmbook0.com),爱久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