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他出过主意之后,两人之间就已经达成默契:在年少挚友之外,两人还是主公与谋士的关系。
有了这样的共识之后,借着两人商定地方水泥局选址的由头,赵俭也会给黎池说一些朝堂上的事情。不过因为王府已经有幕僚谌青在,黎池他不想过多参与到出谋算计之中去,更愿意将精力用在做实事上面,这也正好合了赵俭对他的希望。
所以,虽然黎池只是一个清贵的翰林小官,可朝堂上的事情他也是知道一些的。比如,最近围绕着水泥局和煤炭局的利益分割。表面上看似只是在工部下面,增加了两个衙门而已,可自古官商‘勾结‘,稍微有些体面的官员,都要为他们自己、也为利益相关的商家争取利益。
这不,王家就找到他这来了?
因为赵俭名下‘四宝书店‘遍布大燕,又有以鸭绒为主打的成衣、被褥、垫子等店铺,并不如何依赖商家(的银子)。不过赵俭虽不太需要,若是黎池他自己有交好的商家,也是他的资本。
对于王元桢的试探,黎池给出了答案:“快了,熬过今年冬天,或许明年到冬天,百姓们就能暖起来了。”
王元桢从黎池这里,成功得到了有关煤引的消息:明年冬天百姓们能用上煤炭,恐怕只在明年开年,售卖‘煤引’的事就要有结果了。
“那样就太好了!如此百姓们的日子也能好过一些。”
两人打着哑谜,看似随意的聊天,却已经交换过了几轮信息。黎池拣那些能透露的信息,透露给了王元桢,比如:晋商中的某家与朝中某官员家的小妾有些联系,徽商中的某家进京来做生意了……
深谙说话猜谜之道的两人,看似闲聊的言语间,几番来回之后,王元桢此次约见黎池的目的,就已悄然达成。
煤炭相关,已经闲聊得差不多。王元桢就转移了话题,“王某听闻,大燕多省都要建立水泥局,不知黎大人的水泥作坊,可也会在大燕遍地开花?”
除了煤炭之外,王家对水泥这门生意,也很是看好。民间烧制和售卖水泥,还要从黎池这个水泥试验者这里入手。
而黎池之所以选择停留耽搁一天,并不是专为向王元桢透露‘煤引’相关信息的。黎池主要还是为水泥的事情而来,为了水泥的授权制造或经销问题。
“本官如今也是忙得很,京城的水泥作坊都是堂兄在帮忙操心。如今每月能赚上百来两银子,也就勉强不亏本而已。”黎池神情苦恼,一副为生计忧心的模样,“水泥作坊想要在大燕遍地开花,不容易啊……一是没有那么多本钱,另一方面缘由是,如今时候还太早了。”
闻弦歌而知雅意,王元桢明白了黎池的意思,一是缺银子,二是广开水泥作坊的时机未到。
不过,王元桢本来话已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
虽然算上今天这一次,两人总共只会过三次面,但王元桢通过这三次所见,结合听闻到的行事作风,他觉得黎池与自己常见的官员,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黎池刚刚这段话的深意,若是他揣测错误,话说出口之后,场面怕是会有些尴尬。毕竟给官员送银子,好送、也不好送。
王元桢: “皇帝陛下在年前已经颁下旨意,言是民间也可开设水泥作坊。王某这里有个想法,不知黎大人有无意愿?那就是您出水泥配方和烧制诀窍,我们王家包揽其他开办作坊的琐事……”
王元桢能在晋商王家的年轻一代中,占得一席之地,说明他也是一个聪明人。事实上,他更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聪明人。
黎池此次主要就是为水泥的事才赴约的,说起水泥时,也就并未刻意收敛神色。所以王元桢试探着提出建议时,也就从黎池的脸色和眼神中,看出来他是有意愿的。
“到时所得利润,黎大人与我们王家,六、四分账,您看如何?”王元桢观察着黎池的神色,心中庆幸不已,幸好之前将话咽了回去!显然他现在的领会才是正确的,刚才若是将送银子的话说出口了,现在场面怕是就要尴尬了。
在黎池前世当时的国家里,以专利技术入股,法律上最多允许占百分之七十的股份。具体占股多少,需看股东间的商议结果。
不过黎池觉得,利润分成他六成、王家四成的分法,即使是算上官商合作时的潜规则,即黎池在朝中做两方合作的这桩水泥生意的靠山,他也是占了王家便宜的。
而且黎池还有一点考量,为防万一出事之后由他担主责,他拿的利润分成不能超过五成,甚至不能刚好是五成。
到时说起来,他黎池只拿了小头利润,主事的是王家,得大头利润的也是王家。为此,黎池宁愿少赚一些。
“陛下仁善,不与民争利,允许民间开设水泥作坊。本官自然是有意愿多开设几个水泥作坊的,这不仅是为了赚些银钱,也是为践行本官当初试验水泥的另一目的:与民便利。”
黎池吊了几句官腔,然后说到了正题:“而王管事所说,真是说中了本官心中所想!本官平日里太忙,没时间插手去管生意上的琐事,这样合办
喜欢科举出仕(士)请大家收藏:(m.dmbook0.com),爱久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