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俩人收拾干净利索了,黎尖儿也已经开始打水干活。张显无需张鹤去叫他便醒了过来,因正旦放假,他没有。
张鹤已经与他说过开春后便送他回家塾进学之事,张显一开始虽然难过,可也很懂事地没有要求继续留在村塾这边。毕竟在村塾他所学的只是启蒙学,而若想要学习、接触更深层次的知识,还是得回家塾那等有师资力量雄厚的地方进学。
张鹤出事时,张显深刻地意识到,他们仍是官户也会遭受这样的欺压。若他不努力,待到他们没了官户的身份保护,他便什么也不是了。张鹤无心仕途,而他若想要让他们保持这样的生活,他至少得入仕,为此他不能再像从前那样一直依靠张鹤。
一家人正其乐融融地吃着早食,门外便响起了敲门声。黎尖儿跑去开了门,不一会儿又匆忙地跑回来道:“郎君,外面有州府衙门的衙役。”
夏纪娘心头一突,她经过上次的事件后,最怕听见衙役上门的事情。张鹤倒是镇静了许多,道:“请他们进来吧!”
进来的衙役只有一人,而且恰巧是张鹤认识的,夏纪娘便放心了许多,只有他一个人,至少不会是来逮捕张鹤的。
张鹤让他坐下来一起吃早食,那衙役笑道:“小的来只是奉刺史之命,来给张家郎君报信的罢了,不敢久留!”
“报信?”
“是呀,刺史先前听闻张家郎君在寻庶母之事,便去信雷州刺史,请他帮忙打听一下张家郎君的庶母情况。昨日刚收到那边的回信,这不,刺史便令小的立马赶来给张家郎君报信了!”
张鹤一怔,旋即喜道:“可是有小娘的消息了?她眼下在何处?”
虽然不知道刺史是如何得知她在找刘氏的消息的,不过她算是欠了刺史一个人情了。
临川县的衙役无法在雷州呆太久,故而一直都未能查探到刘氏的下落。不过雷州刺史要查一个流放至此的人,还是十分容易的。
刘氏居役满一年后,便已经被释放,而后她没有选择返回原籍,也没有留在当地成为雷州的人。她选择跑到了广州当一个浮户,而在广州呆了一年,才取得了广州的户贴,留在了那儿。
张鹤恍然大悟,难怪他们都不知道刘氏的下落,原来她早已经离开了雷州,而且她似乎有意不让人找到她,所以选择当一个浮户。毕竟岭南道人少又多天灾,从别处逃去广州的浮户很多,官府也不会细查他们的来历,只要满足取得户贴的资格,便无人去追问她的过往。
张鹤送走报信的衙役后,又有些恍惚:刘氏既然有意不让别人知道她的过往和下落,那是否说明她已经不愿意回到这儿来了呢?如果真是如此,那她是否还要去将她接回来?
旋即她又想起刘氏和柳氏之间的事情,才思考起来,她对于刘氏而言,又算什么?
夏纪娘知道她心中的纠结,她不忍让张鹤知道真相,然而只要一日没从刘氏的口中听到她的说法,那这一切便只能是柳氏的片面之言。她道:“二郎,有些事自己若是介意,不妨去弄清楚。问一下小娘的想法,她愿不愿意回来另说。”
“嗯。”张鹤点了点头,又道,“纪娘,不如我们一起到广州去!我听闻广州那边有很多蕃人,长得浓眉大眼,头发是棕黄色的,眼睛是蓝色的……”
张鹤这么做一来是想将刘氏接回来,二来也是为她接下来种花生、玉米等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
夏纪娘眨了眨眼,有些没反应过来,她长这么大,还没离开过抚州,去广州那么远的地方?她想想有些害怕,又有些期待。
“那——好吧!”
作者有话要说: 正文完结了!!撒花!
休息两日去放松放松,回来后,继续更精彩的内容,(*^▽^*)
第125章 天佑元年
新帝刚登基, 而底下的礼部与太常寺已经迅速地按照典令商议出了新的年号, 在新帝的间接参与下, 新的年号被定为“天祐”——希望上天、神的佑助, 在他在位期间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礼部与宗正寺也上奏称, 按礼制,新帝登基, 那嘉王的封爵便该变更。在众人议定后, 新帝决定将嘉王的封号收回, 改封为潞王。潞王为次国的封号,实际上嘉王便是降了一等, 不仅食邑减少了, 连禄米等都随之减等。
而朝廷上,嘉王的党羽已经被清理了不少,各衙署皆忙得叫苦不迭。新帝有感于人才凋零, 特意开恩科和制科,准许符合条件的官吏、解举人参加科举。
“恩科”便是皇帝为了笼络人心而开设的, 只要通过了发解试的解举人连续几次省试或殿试落榜, 或是到达一定的年龄, 便能被皇帝赐予“特奏名”。不过这样出身的人入仕后,身份地位会大打折扣便是了。
而“制科”并非常科与正科,它是朝廷或皇帝为了选拔某一方面才能突出者,而不限定时间所开设的科目,高祖皇帝时, 只从大臣中选拔,后来便扩大到了士子、举人。如皇帝需要谏臣,便会开“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这一科挑选合适的人选。
新帝开的“恩科”和“制科”给了留在洛阳的士子以及国子监、太学的学生一次大好的机会,至于离得太远的士子刚从洛阳回家,便又得前往洛阳,如此一来太过于折腾,他们也没有这等财力,便只能等两年后的省试了。
正在太学的夏罗锦得到
喜欢穿越之清河地主gl请大家收藏:(m.dmbook0.com),爱久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