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他的情况特殊,但做为大宋的天子,不必要象祖宗那么辛苦地打江山了,更不需要上前线亲自战斗。但同样也要掌控这个以弱御强之道。臣先说我朝的,再说汉高祖的。”
“我朝最好的例子就是仁宗,别人不说,我只说吕夷简吕公,吕公之动操有术,以及霸气,岂是韩公、文公所能比拟,然吕公终其一生,没有对大宋形成危害,相反的却是兢兢业业。仁宗如何御之?那就是利用范文正公他们对吕公的弹劾,实际这些弹劾有时候很不对的,不过仁宗正好利用之,在吕公权利达到巅峰时,贬出朝堂。但这不是等于不用了,而是将其手中的权利打压下去,不久便再度启用,因此看上去吕公同样也是三起三落,实际仁宗一直对其重用。所以才有了仁宗前期之政治。”
赵顼额头上冒汗了。
吕夷简对于宋仁宗,王安石对于赵顼,且看赵顼是如何用王安石的,完全是推磨杀驴!
“我懂了,也就是不断地平衡。”
“殿下,也不是简单的平衡之道,实际无论唐朝的三省制度,或者祖宗的大宋制度,已经包含了平衡之术。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陛下现在将三省制度捡了起来,但还包含了两制官再次审议,以及枢密院对兵尚的掣肘,等于是叠加了这个平衡之术。所以进一步地平衡,弄不好反而矫枉过正。”
“因此平衡之术,对于我朝来说,已经不是高明的御臣之术了。真正高明的平衡之术,便是合理的流官制度。宰相无能,当立即贬退,腾出位置让贤良大臣担当宰执。但有能力了,便不能因为小错或者言臣的一些风闻,便将其黜退。因为一个政策,想短时间得效几乎是不可能的。故此,最少给宰执三到四年,甚至五年以上的时间,才能保证这名宰执政策得见成效。如果轮流过于频繁,则往往会造就宰执不作为,或者无法作为。”
“但这有时间的,如果时间过长,某名宰执一直位于首相之位置,无论大宋有什么样的官制,因为人脉会向此名宰执倾斜,便会产生权臣了。比如韩公对于陛下,还有文公富公,皆因为资历太深,宰执时间太长,反而成了陛下一番作为的最大掣肘。这还算是好的,若是唐朝那种制度,便容易产生李林甫那样的奸臣了。”
“太保,可我朝王旦王相公担任宰执时间同样很长……”赵佣大着胆子反驳道。
“所以我对王相公一直很推崇,但实际是王相公性子温和,是谦谦君子,因此时间虽长,并没有形成大宋的危害。实际他同样因为时间久了,反而不敢奋进,因此真宗封禅,他不敢进言,故临终前。愧疚万分。”
“那什么时间最为合适?”
“象王旦相公那样的谦谦君子,时间最好不能超过十年,象我与韩公这样激进的大臣,时间不能超过六年。但不能低于三年。但还有一条,三年之内,必须拿出一条利国利民的大举措,无论是房杜李沆那样悄无声息的举措,或者介甫公与我这样奋进的举措。最少得拿出一条来。当然,想做到房杜李沆那样悄无声息地就将国家变革好了,那是很难的,而且立国越久越难,因为各种利益关系得以加深,没有举措便罢,一有,必会伤害到一些人的利益,所以立国越久,推出大的举措。就会产生更多的争议。”
“但作为宰执,不能以国家利益收惠络人心之,即便有争议,只要不激化严重的矛盾,就必须要实施下去。如则不然,这名首执必须更替掉。如有,那就可以象臣所说的,给予六到十年的首执。如是大才,则不能给予六年时间,而是最好三四年就要外放。”
“咦。”赵佣奇怪了,窗外的赵顼也奇怪了。
“比如仁宗对吕夷简,三到四年首执,即找一个理由外放之。再过两三年,重新启用,殿下,明白臣的用意吗?看似外放,实际是一种变相的保护,否则时间任久。要么以国家利益而收买人心,比如仁宗晚期用了韩公与富公等人,外界声誉是极好的,可是国家产生严重亏空了。要么就会将权利收拢,产生权臣,当然,其他士大夫肯定不乐意了。所以外放三四年外放一次,反而是一种保护。这样,没有那一个大臣手中能握有太多的权利,就不会有权臣产生了,即便奸枭之辈,伪装得再好,他也不可能危害国家。这就是仁宗的以弱御强之术。”
不要提李世民,如是李世民,需要什么制衡术?
但实际就是李世民,还需要一些平衡术的。
作为帝制,这个御臣之术,是关健中的关健。
“但如何辨才?”赵佣问,虽然王巨说得有些深,不过他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说出来,赵佣也不是完全听不懂。
所谓的辨才就是识人,这一条同样很关健!
“辨才?这是很难的,不过殿下既然问到了,臣也来说一说。才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心性,或者大家所说的操守,但操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个心性不但有操守,还有性格。但它也是最难以甄别的,有的大臣先是很不好,但越往后越好,比如蒋之奇,在先帝时揭欧阳修之,不管有
喜欢暗黑大宋请大家收藏:(m.dmbook0.com),爱久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