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其实已做了九年皇帝,只不过九年来这皇帝有名无实,大权全在太皇太后之手,直到此刻,他才是真正的皇帝。
赵煦亲理政务,每一件事将是将礼部尚书苏轼贬去做定州知府。苏轼文名满天下,负当时重望。他是王安石的死对头,向来反对新法。元礻右年间太皇太后垂帘听政,重用司马光和苏轼、苏辙兄弟。现下太皇太后一死,皇帝便贬逐苏轼,自朝廷以至民间,人人心头都罩上一层暗影:皇帝又要行新政了,又要害苦百姓了当然,也有人暗中窃喜,皇帝再行新政,他们便有了升官发财的机会。
这时朝中执政,都是太皇太后任用的旧臣。翰林学士范祖禹上奏,说道:先太皇太后以大公至正为心,罢王安石、吕惠卿新法而行祖宗旧政,故社稷危而复安,人心离而复事。乃至辽主亦与宰相方曰:南朝遵行仁宗政事,可敕燕京留守,使边吏约束,无生事。陛下观敌国之情如此,则中国人心可知。今陛下亲理万机,小人必欲有所动摇,而怀利者亦皆观望。臣愿陛下念祖宗之艰难,先太皇太后之勤劳,痛心疾首,以听用小人为刻骨之戒,守天礻右之政,当坚如金石,重如山岳,使中外一心,归于至正,则天下幸甚
赵煦越看越怒,把奏章往案上一抛,说道:痛心疾首,以听用小人为刻骨之戒,这两句话说得不错。但不知谁是君子,谁是小人说着双目炯炯,凝视范祖禹。
范祖禹磕头道:陛下明察。太皇太后听政之初,中外臣民上书者以万数,都说政令不便,害苦百姓。太皇太后顺依天下民心,遂改其法,作法之人既有罪则逐,陛下与太皇太后亦顺民心而逐之。这些被逐的臣子,便是小人了。
赵煦冷笑一声,大声道:那是太皇太后斥逐的,跟我又有什么干系拂袖退朝。
赵煦厌见众臣,但亲政之初,又不便将一群大臣尽数斥逐,当即亲下赦书,升内侍乐士宣、刘惟简、梁从政等人的官,奖惩他们亲附自己之功,连日拖病不朝。
太监送进一封奏章,字迹肥腴挺拔,署名苏轼。赵煦道:苏大胡子倒写得一手好字,却不知胡说些什么。见疏上写道:臣日侍帷幄,方当戍边,顾不得一见而行;况疏远小臣,欲求自通,难矣。赵煦道:我就不爱瞧你这大胡子,永世都不要再见你。接着瞧下去:然臣不敢以不得对之故不效愚忠。古之圣人将有为也,必先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则万物之物毕陈于前。陛下圣智绝人,春秋鼎盛赵煦微微一笑,心道:这大胡子挺没头,倒会拍马屁,说我圣智绝人,不过他又说我春秋鼎盛,那是说我年轻,年轻就不懂事。接下去又看:臣愿虚心循理,一切未有所为,默观庶事之利害与群卧之邪正,以三年为期,俟得其实,然后应而作,使既作之后,天下无恨,陛下亦无悔。由是观之,陛下之所为,惟忧太早,不患稍迟,亦已明矣。臣恐急进好利之臣,辄劝陛下轻有改变,故进此说,敢望陛下留神,等到稷宗宗庙之福,天下幸甚。
赵煦阅罢奏章,寻思:人人都说苏大胡子是个聪明绝顶的才子,果然名不虚传。他情知我决意绍述先帝,复行新法,便不来阻梗,只是劝我延缓三年。哼,什么使既作之后,天下无恨,陛下亦无悔。他话是说得婉转,意思还不是一样说我倘若急功近利,躁进大干,不但天下有恨,我自己亦当有悔。一怒之下,登时将奏章撕得粉碎。
数日后视朝,范祖禹又上奏章:煦宁之初,王安石、吕惠卿造立三新法,悉变祖宗之政,多引小人以误国。勋旧之臣屏弃不用,忠正之士相继远引。又用兵开边,结怨外夷,天下愁苦,百姓流徒。赵煦看到这里,怒气渐盛,心道:你骂的是王安石、吕惠卿,其实还不是在骂我父皇又看下去:蔡确连起大狱,王韶创取煦河,章恼开五溪,沈起扰交管,沈括等兴造西事,兵民死伤者不下二十万。先帝临朝悼悔,谓朝廷不得不任其咎赵煦越看越怒,跳过了几行,见下面是:民皆愁痛,比屋思乱,赖陛下与太皇太后起而救之,天下之民,如解倒悬赵煦看到此处,再也难以忍耐,一拍龙案,站起身来。
赵煦那时年方一十八岁,以皇帝之尊再加一股少年的锐气,在朝廷上突然大发脾气,群臣无不失色,只听他厉声说道:范祖禹,你这奏章如此说,那不是恶言诽谤先帝么范祖禹连连磕头,说道:陛下明鉴,微臣万万不敢。
赵煦初操大权,见群臣骇怖,心下甚是得意,怒气便消,脸上却仍是装着一副凶相,大声道:先帝以天纵之才,行大有为之志,正要削平蛮夷,混一天下,不幸盛年崩驾,腾绍述先帝遗志,有何不妥你们却唠唠叨叨的舌噪不休,反来说先帝变法的不是
群臣班中闪出一名大臣,貌相清癯,凛然有威,正是宰相苏辙。赵煦心下不喜,心道:这人是苏大胡子的弟弟,两兄弟狼狈为奸,狗嘴里定然不出象牙。只听苏辙说道:陛下明察,先帝有众多设施,远超前人。例如先帝在位十二年,终身不受尊号。臣下上章歌颂功德,先帝总是谦而不受。至于政事有所失当,却是哪一朝没有错失父作这于前,子救之前后,此前人之孝也。
赵煦哼了一声,冷冷的道:什么叫做父作之于前,子救之于后苏辙道:比方说汉武帝吧。汉武帝外事四夷,内兴宫室,财用匮竭,于是修盐铁、榷酤、均
喜欢天龙八部小说请大家收藏:(m.dmbook0.com),爱久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