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张飞有国士之风一点也不假,有很多的故事可以证明。下面举两例佐证。
第一例,张飞小心识庞统。
这个故事记载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庞统投奔刘备,刘备见其貌不扬,打发庞统到耒阳做了个小县吏,后又有人打小报告,说庞统在耒阳不理政事,县事尽废,玄德大怒,竖儒焉敢乱我法度。便派张飞去巡视,并让孙乾同去。
张飞听人说庞县令自到任之日,只知饮酒,县中之事,不闻不问,便要擒之。当目睹了庞县令处理公文的过程时,便下席谢曰:“先生大才,小子失敬,吾当于兄长处极力举荐。”由此不但知道张飞是个敢爱敢恨、爱憎分明的人,而且对有才之士的君子是非常敬慕的。
第二例、张飞敬慕刘巴。
刘巴是三国时代的名士,只是这位名士瞧不起刘备。刘巴并不情愿为刘备服务,不想出来在刘备手下做官。张飞知道了,要替大哥操心,就学着大哥刘备的做法,主动去和刘巴一起睡觉,可是人家刘巴瞧不上张飞,不搭理张飞,不说同张飞一起睡觉,就是话都不愿与张飞搭理。事后还说,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弄得张飞好尴尬。张飞和名士刘巴一起睡觉,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可以看出张飞敬慕名士的国士之风。
这档子事,我前面提过,这里再简单说这么几句,其意是告诉大家,张飞尽管是个粗人,对名士确实是真心实意的敬佩。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的故事,讲到这里就要告一段落了,但张飞处事粗中有细的风格,使我便有了几点体会。这几点体会可用三个词语概括。这三个词语是,以假乱真、大智若愚、三是《红楼梦》里的那句话,真亦假来假亦真。
先说第一个词语,以假乱真产生的体会。
读《三国演义》都以为张飞是个粗人,是个武夫,是个酒疯子。以为张飞缺心眼,而偏偏这个粗人以粗装粗,借酒发疯,以傻装傻,骗了刘备,骗了曹操等这些一等一的精明人。更骗了刘岱、张郃、严颜这些自作聪明的傻人。像刘岱、张郃、严颜等这些聪明人,误以为张飞缺心眼,却偏偏是张飞这个缺心眼的粗人骗了刘岱、张郃、严颜这些自以为心眼多地聪明人。之所以聪明人被傻人骗,是粗人善于装粗,傻人善于装傻,酒疯子善于借酒发疯。所以,往往是自以为心眼多的人被缺心眼的人骗,骗了还不知道。为什么骗了还不知道呢?就是聪明人,心眼多的人,他们怎么也不会相信那些缺心眼儿的人会骗人,怎么有能力骗人,我们这些心眼多的人怎么会被他们骗?骗了还不知道,骗了还不相信。今天的社会,高科技发达,利用科技以假乱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千万不要再拿眼见为实当真,最少要反问一句是否是利用高科技以假乱真?
第二个词语,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不是装的,是一种修炼。有的人修炼不够无法理解大智若愚。无法理解大智若愚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自高自大,不要自以为参透了大智若愚。张飞虽然不是大智,但是若愚却若到了家,也许他的手法不高明,就正是这不高明的手段才会让人上当受骗。
第三个词语,真亦假来假亦真。
《红楼梦》似乎一直在讲这个命题。人生如梦,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真真假假,变幻不定。但重要的是不要以假当真,这样做是作践自己,也不要以真当假,这样是犯傻。
三国时代是诸侯争霸的时代,大家把仁义大旗高举,特别是刘备开口闭口都是仁义,其实这些都是假象。我们知道春秋无义战,三国诸侯争霸更无仁义可言。可偏偏有傻人当真,一个是刘璋,一个是张鲁。当刘备入侵益州时,刘璋的手下郑度建议刘璋撤巴西、梓潼民众以涪水以西,烧尽仓廪、野谷,实行焦土抗战,把刘备饿死。然后趁其逃跑的时候追击。可是刘璋却于心不忍(见《三国志.法正传》)。其理由是我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无恩德施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肤肉都成了野草,这些都是我刘璋的缘故,我已于心不安,由此便开城投降。所以诸葛亮说刘璋暗弱,好欺负。刘璋暗弱是把老百姓当回事。诸葛亮不暗弱,是拿老百姓不当回事,魏兵进攻新野时,为了抵御、延滞魏兵的进攻,诸葛亮勇于一把火烧尽新野城,使百姓流离失所。现在都说诸葛亮了不起,说刘璋可怜,从仁义、从老百姓的利益角度看似乎是个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的鬼话。
还有曹操那个吾梦中好杀人的鬼话,谁会相信梦中能杀人呢?他身边的侍卫就不相信。所以,当曹操睡觉时被子掉到地上,他就上前捡起被子,盖在曹操身上,结果,被睡在梦中的曹操杀了,以后,大家都信以为真,说曹操真的梦中杀人。偏偏杨修这个聪明人不相信,说什么不是曹操在梦中,而是世人在梦中。杨修能说出这句话,可以肯定,杨修不在梦中,结果,这个不在梦中的人又被在梦中的曹操杀了。这个杨修是拿真的当假的,结果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最后只能说社会是万花筒,每一个生活在万花筒中的人只能一半清醒一半醉。世事变化不定
喜欢解码三国英雄请大家收藏:(m.dmbook0.com),爱久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