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由此两人的矛盾公开化。常说诸葛亮的胆子太小,遗憾自己的才能不能全部发挥出来,由此诸葛亮对魏延越发不信任。据《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交代,诸葛亮率军二伐中原时,派魏延领兵攻打陈仓。“四面攻之,连日不破。魏延复来告孔明,说城难打。孔明大怒,欲斩魏延”。这当然是《三国演义》的说法,有夸大其词之嫌,不值得可信,但其将相之间的恶劣关系由此可见一斑。《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交代:“原来孔明密令人哨探,见魏兵半路而歇。是夜,孔明唤众将商议曰:“今魏兵来追,必然死战,汝等须以一当十,吾以伏兵截其后:非智勇之将,不可当此任。”言毕,以目视魏延。延低头不语。”这说明魏延由开始的不满变成了消极抵抗了,这是发生在蜀汉建兴七年夏四月的事,诸葛亮三出祁山。后来关系越来越紧张,《三国演义》第一百回,有这样记载:“却说魏延、张嶷、陈式、杜琼四将,引二万兵,取箕谷而进。正行之间,忽报参谋邓芝到来。四将问其故,芝曰:“丞相有令:如出箕谷,提防魏兵埋伏,不可轻进。”陈式曰:“丞相用兵何多疑耶?吾料魏兵连遭大雨,衣甲皆毁,必然急归;安得又有埋伏?今吾兵倍道而进,可获大胜,如何又教休进?”芝曰:“丞相计无不中,谋无不成,汝安敢违令?”式笑曰:“丞相若果多谋,不致街亭之失!”魏延想起孔明向日不听其计,亦笑曰:“丞相若听吾言,径出子午谷,此时休说长安,连洛阳皆得矣!今执定要出祁山。有何益耶?既令进兵,今又教休进。何其号令不明!”式曰:“吾自引五千兵,径出箕谷,先到祁山下寨,看丞相羞也不羞!”芝再三阻当,式只不听,径自引五千兵出箕谷去了。邓芝只得飞报孔明。”由此,诸葛亮与魏延的矛盾公开激化。这第一百回后面交代,诸葛亮得知邓芝回报说:“魏延素有反相,吾知其常有不平之意,因怜其勇而用之,久后必生祸患。”此时,诸葛亮又有斩杀魏延之意。后陈式出兵失败,魏延救了陈式的性命,来到孔明面前拜服请罪,孔明说:“是谁先陷了军来?”延曰:“陈式不听号令,潜入谷口,以此大败。”式曰:“此事魏延教我行来!”孔明曰:“他倒救你,你反攀他。将令既违,不必巧说。”即斥武士推出陈式斩首。诸葛亮此举是杀鸡给猴看,魏延心里清楚。将相失和,只是无辜搭上了个不明究竟的小人物。此事,据《三国志.诸葛亮传》交代,没有这些情节,也没有说诸葛亮斩杀陈式。“悬首于帐前,以示诸将。”等情节。由此将相失和,不但蜀国知道,连远在东吴的孙权都知道。这件事《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二回是这样交代的:“当费祎出使东吴时,孙权设宴款待,席间,孙权问费祎:‘丞相军前,用谁当先当敌?’费祎曰:‘魏延为首。’权笑曰:‘此人勇有余而心不正,若一朝无孔明,彼必为祸,孔明岂未知耶?’”这件事《三国志》也有记载,见《三国志.董允传》裴松之注《襄阳记》。看来这是改不了的铁定事实。后来,诸葛亮死了,魏延也成了屈死鬼!
军队的一、二把手这样抬杠,可见诸葛亮前线战事多么艰难。
其二,后勤纠结,使粮草供应不上。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有两次是因军中无粮而不得不撤军。其后勤纠结一是客观原因造成的,道路崎岖,跋涉艰难,再加上恶劣的天气,还有运力的不足,这些都是主观上一时难以改变的困难。第二个是主观上的原因造成的,众所周知的是李严不配合,由此构成了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最大威胁。对此,诸葛亮为了解决这种艰难,想了两条对策。一是设计制造了运输工具木牛、流马,二是戍田。尽管此举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终因蜀国国力有限,终因耗不起这场旷日持久的没有结局的战争。
其三,战事胶着,使人民看不到希望。
诸葛亮从建兴元年开始辅佐后主刘禅到建兴十一年病死在北伐中原的前线指挥所。十一年的时间,其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战争中度过,建兴元年由于刘备东伐孙吴,遭夷陵之败,几乎耗尽了国家积蓄。当时对于南方叛乱,连镇压的能力都没有,只好关闭口岸,杜绝往来,以此来被动抵抗。建兴二年,为了平叛南方暴乱积蓄力量,孔明致力生产。建兴三年率兵平乱南方,然后又休整了三年的时间。从建兴六年开始,持续北伐,六出祁山,一次一次的失败,一次一次的出征。战争是一件烧钱的事,我们的抗战打了八年,况且这是举全国之力,况且这是在我们的国土上,抵抗侵略者,人民不甘当亡国奴,不甘国土沦丧,是一场打击侵略者的正义战争,八年打下来是个什么样子,人民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我们从各种信息传播中也能猜出一二,终究是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但那是一场有希望,而且寄托了希望的正义战争。人民因不屈服而誓死抵抗。而诸葛亮的那场战争是带兵杀到魏国的土地上去进行战争,蜀国相对魏国无论从哪个角度比较,都是一场看不到希望的战争。诸葛亮自己知道那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明明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诸葛亮偏偏以“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为由,一次次失败后又一次次出兵北伐。用诸葛亮的话来说,王业总是要消亡,坐着等待消亡,不如用战争来消亡。意思明确地告诉我们,
喜欢解码三国英雄请大家收藏:(m.dmbook0.com),爱久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