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中午,小卜同学见到江中有艘渔船捕到了活鱼、鲜虾和王八,小卜同学当即食指大动,不计成本、出手阔绰地从那渔户人家手中买来了鲜虾和王八,然后便让自己船上的船家把船靠岸,开始搭灶升火,准备滚个王八仙汤来进进补。
为啥要上岸搭灶升火做午饭?小卜同学雇的船虽然不小,但也不是什么钢铁造的豪华大邮轮,不上岸作饭难道还把那木头做的船给烧了不成?
有不少人以为古人只吃早晚两餐,而不吃午饭,其实不然。这种说法放到汉朝以前倒也不假,但若一概而论,那就会让人笑话了。
秦汉以前,一日两餐,当时人们的认识和解释,叫做“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餮而始”。这句话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其意思是说,人们生活中,只要是一日用过两餐,便意味着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
但自秦末、楚汉相争以后,人们便开始三餐而食,到了刘邦得天下,三餐而食的饮食习惯在寻常百姓家中已经较为普遍。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一日两餐逐渐向一日三餐演变的呢?《史记·项羽本纪》是这样记载的:当时项羽听说刘邦要独霸关中,于是大怒地说道:“旦日享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意思是说半夜做饭,待天刚亮就把士兵喂饱,早日进军把刘邦给灭了。项羽是想借此犒劳将士,激发士气。刘邦也不傻,当他得知此事以后,也给自己的士兵加餐,由“一日二餐”改为“一日三餐”,为此刘邦所率领的大军气势倍增,攻取了天险峣关,从而为进兵咸阳取得了先机。
至此以后,我国不论南北,人们比较普遍习惯于一日三餐了,小卜同学在穿越之前就曾经看过不少穿越文说古人吃两餐,也不管人家古人是汉唐宋元明清哪朝人,总之是个古人就得吃两餐,就算人家明明是吃三餐的,到了这些人的笔下却强制变成了吃两餐,小卜同学很替那些中午饿着肚子的书中人物鸣不平。因为作者的没文化,造成他书中的古人没中午饭吃,这种被动承受的结果是何其可悲啊,人家古人又没招谁惹谁,为啥要虐待他们呢?
当然,大汉朝这么大,吃两餐的百姓也不是没有,其它朝代也亦然,例如那些吃不上三餐的穷苦人家就吃两餐呗,如果连两餐都吃不上的话,那就只吃一餐,再惨点的话就啥也别吃,等着饿死得了。除了穷苦人家以外,倒还有一群特定的人群是只吃早晚两餐的,那就是农忙时的农户,时至今天,那些非农机耕作的农民,仍旧沿袭这种饮食习惯。
为啥他们中午不吃啊?一个字:忙!也许有人不信,难道他们忙得连吃饭的半小时都没有?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劲儿,没下过田吧?吃饭可能就真是半个小时或者更短,可吃完饭总得休息休息吧?总不能才吃过午饭就头朝地、背顶天地劳作吧?如果真是这样,是否会胃下垂先不说,光是频繁地朝下弯腰就让人把中午吃进去的东西都给呕吐出来不可。
农忙的时候可是很忙的,抢插抢种抢时间,没有饭后悠闲的打盹时间,所以啊,干脆早上吃多点,中午就别吃了。试想想,小规模种植的农民可没什么播种机插秧机之类的,靠的可是diy……do_it_youelf,纯手工的劳作,白天能挤出时间多干点,那就得多干点,吃饭的事晚上再说,除非有人闲得蛋痛打算晚上点着蜡烛、掌着油灯来忙农活。
就在小卜同学为古人而鸣不平的这会儿工夫,灶上的王八汤也熬煮完成了,才揭开锅盖,一股鲜味十足蒸气就升腾而出、扑鼻而来,令小卜同学津液顿生、口水连连。为古人没午饭吃而鸣不平?一边去吧,别人的事就先不管了,先管好自己的胃再说。
王八就是甲鱼,也叫鳖,不要误以为是乌龟。王八是个好东西,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由于其具有诸多滋补药用功效,有清热养阴,平肝熄风,软坚散结,对肝硬化,肝脾肿大,小儿惊痫等有疗效。所以它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上等筵席的优质材料,还可作为重要中药材料入药,特别对肝肾阴虚有很好的疗效,有诗为证:
王八煲成汤,喝下很健康。
晚上有精力,床上耍花枪。
呃,貌似不是什么正经的诗,不过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王八对补肾很有好处。这时的小卜同学已经没有闲功夫作者了,因为他正忙着细细品味王八汤的鲜甜,还真别说,好的食材当真胜过任何调料,这王八汤啥都不用调味,光是放些盐就鲜甜得不得了,喝得小卜同学是那个神清气爽……那个回肠荡气……那个灵魂出窍……那个……咳,还是别说了,再说下去小卜同学非得飞升天际、羽化成仙不可。
小卜同学闭上眼睛慢慢地享受完了碗中的王八汤,心满意足地咂了咂着嘴巴,这才把眼睛睁开,却发现小裙英正在连壳带肉地嚼着虾子,小卜同学心里不禁汗了一把,有这样吃虾的吗?真是把食物白白给糟蹋了。
小卜同学赶忙抢过小裙英捧在手上盛满虾子的碗,在小裙英不解的眼神中示范性地剥了一只虾子,然后递给了她说道:“喏,这只给你,刚才我剥虾的方法学会没?”
小裙英点点头说道:“学会了。但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剥壳呢?直接连壳带肉地嚼,嚼烂以后把里面甜甜的汁液吸掉不也是一样吗?”
“只吸汁?那虾肉呢?”
小裙英理所当然地说道:“吐掉啊,肉都和壳
喜欢三国群雌传请大家收藏:(m.dmbook0.com),爱久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