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那时候怎么都官拜一品了,一品大员府上独一个的女公子,勋贵世家说得,王府说得,包括皇子正妃她也担得起,真要同自家这个配起来,属低嫁。
唐谦看他儿子还是很好的,怀瑾品貌出众,天资才学同样不差,心性也可,估摸能有前程。
还是家里拖了他后腿,当爹的本事不够。
唐谦计划让夫人暗地里准备起来,趁还有些年头慢慢把聘礼这些置办上,以后真要同卫家接亲的话,他们这边聘礼肯定不能出少了,提前准备错不了。就算子女长大之后各自变了想法,最后没走到一块儿,娶别家女儿不也得抬聘礼去?总是能派上用场的。
父子两人各怀心思,回了唐宅,回去就见着等候在花厅的夫人以及他那两房妾。
几个女人闲谈来着,看他们回来赶紧问起去卫家的情况。
唐谦略提了两句。
他夫人问唐怀瑾同卫煊相处好吗?“算算卫二公子年纪也差不多,该进国子监了?他学问比他大哥如何?”
人家什么时候进国子监唐怀瑾哪说得好?至于说学问:“应该是极好的,只是煊哥生性内敛,人谦虚。”
“不奇怪,他父亲就是那样。卫小姐呢?可在府上?”
“也在。”
“她还认得你吗?还跟你亲近?”
“娘……您怎么也打趣儿子?”
两个姨娘没说什么,羡慕却是藏不住的。对于她们来说,卫家那是极高的门第,唐怀瑾却能同那家少爷相交,这是多大的脸面,多好的事!
唐夫人问:“我记得卫大人外任两载了,老爷您说过漕运上三年一任,期满就得换人去,这么说明年是卫大人最后一年做漕运总督,之后又要调回来?你说皇上会指他去哪个衙门?”
唐谦端起热茶,吹开浮沫,呷了一口。
放下茶碗之后,才说:“皇上的想法不要去猜,也猜不中,夫人只要知道一点,作为最受倚重的臣子,卫大人的明天皇上早就打算好了。他头年剿灭漕帮还大运河一片太平,今年听了八方建议定下一系列规矩,明年还会调整以及试运行。这一任功劳极大,按说早该领重赏,皇上却压下未发,等他一任期满必定会有大动作,估摸要加官进爵。”
说到这里,唐谦停顿了下,过一会儿补了一句:“今年吏部尚书生了重病,是治好了,身体却垮了很多,就这两年将要告老。”
唐夫人听了这话都坐不住了,蹭一下站起来:“老爷您是说卫大人他……?”
“我是那么猜的,中不中等等看。”
卫大人调回来很大可能是去六部,六部里面,刑部兵部不那么合适他,去礼部工部又有点大材小用的意思,最理想就是吏部户部。其中吏部是管人,户部是做事,卫大人刚才忙碌了一任三年,才淮安做了那么多事,总不好又把人扔去户部搞改革,那是不给人喘息之机。
相比较而言,吏部就好一些,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权力非常之大,做得不好**自吏部起,做得好,也能还朝廷吏治清明。
再说六部尚书其实都是老头子了,最年轻也过了知天命之年,本来慢慢也该有人要告老,结果赶了巧,吏部尚书身体出了状况,他准备要退。
这就像老天爷要他给卫成让位一样,听说尚书大人已经同皇上提过告老的事,皇上使他再任一年,说要再看看提拔谁来接他位置。
知道这事的大概心里都有数,十有八/九是卫成了。
本来,他要是上漕运随便混混,还不够资历直接升上一品,估摸要在二品上多熬一任。偏他干得好,自水路走货的商人都在歌功颂德,老百姓吹得也凶,任满升官简直水到渠成。
唐谦都能想到的事,卫成自己能没有数?
他回京之后就听说吏部尚书身体不好,都说可能干不了几年了,卫成当时没往自己身上想,直到他进宫去汇报这一年在淮安的工作,顺便把自己在南边的见闻告诉皇上。
皇上后来说那番话,让他心里有了准备。皇上有意在明年岁尾允吏部尚书去官回府安享晚年,同时准备提拔自己继任。
乍一听说,卫成很惊讶的。
因为六部之中,吏部权力最大。
为什么这么说?
照本朝规矩,四品以下官员的任免调动是吏部一言堂,说了就算。四品以上则是由吏部提名,呈至御前给皇上审批。想想看四品以上才多少人?以下又是多少?吏部尚书在京中被尊称一声天官老爷,手里捏着无数人的命脉。
卫成以为,皇上应该会让他去工部这类做实事的衙门,像工部尚书,掌管全国的官道桥梁堤坝城墙之类工程项目。他就没想到是直接去吏部,后来想想,这么安排也有道理在,总归先要把官员整顿好了,才方便其他部门推行一些政策措施,否则朝廷要改革也得看地方上配不配和,他要不配合,甭管你政策措施本身多好,百姓得不了实惠。
想明白之后,他就坦然接受了这个安排。
卫成没跟任何人说起,想的是他在漕运上还剩最后一年任期,最后这年也得干好了,要善始善终才是
喜欢旺夫命请大家收藏:(m.dmbook0.com),爱久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