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五丈原上,夜色如墨。没了银白月华,虽偶有几颗星子点缀其中,却依旧显得天地暗淡无光。
五丈原并非广阔无垠的草原,却是一片险恶陡峭的黄土。不时拂过的风虽并非在呼啸咆哮,却也吹到这里尘土飞扬,有种风沙刮过的迷离之感,彷彿置身虚景幻梦。
如今正值蜀相诸葛亮北伐之时,在五丈原上零零散散有些人烟,扎营的军队则主要集中于渭河南岸,与驻扎在渭河北面的三刀岭的曹魏军队对峙,如今恰足一百日。
已达子夜时分,士兵都早已早早歇息。位于中间的主帐内却依旧灯火通明,隐隐约约见到一个人坐在木案前的剪影。
微风拂过,尘土轻扬,略微模糊了眼前景象:风拂开那遮蔽着主帅的帐帘。只见一人头髮被布巾挽起,鬓髮隐约带些银白,约莫是达知天命;一袭褐衣却更显身子单薄,虽神色略显疲惫,腰身却仍是站的笔直。身旁的约莫是他的部下,无一不是拱手跪下之姿。他似是没有意识到,依然固执地手持狼毫批阅眼前如山奏章。俄顷,似是不忍,缓缓放下手中布满裂痕的笔。
「诸位如此,叫亮的心如何能安?」诸葛亮缓缓歎息,却还是忍不住咳嗽几声,连忙用一块泛黄的布掩住,不料布中竟尽是殷红的血。
众人略慌,不约而同地跪下来,只见一个身披战甲的将军拱手连忙道,「师父定会长命百岁,莫要多虑。当今之要是……」快要吐出的字句却慢慢在诸葛亮的凝视下渐渐哽在喉咙。
诸葛亮环视众人一遍,个个脸孔熟悉得似是烙在脑海深处,只是他最希望看到的人,如今却不在此处,「自己的身体,亮自己最是清楚。亮离将死之日,不远。」他缓缓吐出一口气,却没了之前那道的浑浊,反有了一丝清明。
他止住众人欲言的粉饰之话,「如今,亮已不冀求上天再给予更多的时间,只愿能在亮仅剩的时间报答先帝待亮的知遇之恩。」
「亮此生得遇伯乐,本应无憾。只是如今北伐仍尚未成功,亮委实愧对先帝及圣上。」
「看着汉室光复,亮怕是无此缘分。只盼诸位切莫忘记光复汉室的本心,助圣上一统这锦绣河山,让这江山天下,再次冠以我汉室之『刘』。」
倏忽,他的眼神却变得异常明亮,而且脸色也一改苍白变得红润。一旁的杨仪等人明白这是迴光返照,已不忍再看这鞠躬尽瘁的老人渐渐失去那运筹帷幄的神采,别过头来。
「维儿,」被点到名的姜维连忙低头应到,「徒儿在,师父有何吩咐?」他压抑着眼前朦胧和喉头哽咽,不愿被师父看见,直到终时还不得安生。
「师父累了,你扶师父回去歇息吧。」姜维连忙挥袖抹掉泪水,刚抬起头却看见师父一如既往的慈祥笑意,眼眶又开始涩起来。
众人看着诸葛亮在姜维的搀扶下慢慢走回内室,如豆灯火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幼而长,只是,老人的生命却偏偏如此短,短得他死时仍有如此多的牵挂。
笔肚蘸满浓黑的墨汁,一滴墨汁缓缓滴到宣纸之上。该宣纸之上赫然是北斗七星等星宿之位,竟是一张星图。
恰巧,墨汁滴落在一颗星子之上,慢慢晕开,就如这沉重的氛围,久久停留在帐篷中不能消散。
放眼帐外,只见那在苍穹中散发银白光华的星子,慢慢变得黯淡,似是开始殒落……
——
诸葛亮在姜维的帮助下躺到床上,姜维的手却一直被紧握,他知道,师父现在就只剩下自己了。诸葛亮神情严肃,「维儿,师父接下来的嘱咐你可要听好了,这关係到我大蜀安危,你可千万要记住。」
「好,师父你且说,徒儿一定记好了。」姜维忍住泪意,把这直到最后一刻仍放不下军国大事的老人最后的珠玑之言记好。
诸葛亮在这摇曳烛火下把他的后事都交代好,姜维虽然心中哀恸,却还是把诸葛亮嘱咐之事细细记下。
「最后一件事,维儿你切记:师父死后,你师娘约莫不会希望再留在汉中。你且派人护送她一人回到颍川便是,若乔儿、瞻儿、怀儿和果儿不欲留在汉中,便让他们也一起回到颍川也罢。」
「师父!」姜维大惊,虽知道诸葛亮夫妻二人只是貌合神离,却不料诸葛亮竟会让她独自离去,还让儿女们选择要否跟着黄绶离去。要知道除了诸葛乔外,诸葛亮二子一女年龄还小,又如何能抵住思念之苦?这定是要跟着母亲离去的。
这黄绶明明黄发黑头,面目并无一处完好,貌若无盐,夜深时更显得狰狞可怖,似是冤魂索命,却也不知是何处令师父如此锺爱,以此相貌也能勾魂摄魄,也算是厉害。
「维儿,你且按师父的话去做。」诸葛亮清明的眼眸中尽是豁达,他喃喃自语,「这也算是,我对你最后的补偿了。」只是声音细小,姜维听不个真切。
她这些年多盼着重回故地,他一直默默看在眼内。既然他都快化为一抔黄土,前尘旧事不过如白驹过隙般转眼即逝,再计较,又能如何?
喜欢《祭衿请大家收藏:(m.dmbook0.com),爱久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