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差距”存在,但那条沟上已经搭起了无数个桥梁,我们的问题不是“中国的好电影没有美国多”,而是“中国几乎全是小鲜肉,没有好电影”,不是5o和1oo的问题,是o和1oo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面前,随着“技术桥梁”的搭起,技术差距因素单单只能是一个因素,而并非决定性的。
另外一个因素“资本”,虽然我国电影的预期票房仍然与好莱坞有相当差距,很难出现投资一亿美元以上的大片,但一亿美元以内是拿得出手的,事实上《长城》的投资已经远这个数字,并且碾压了同期绝大多数好莱坞电影,几乎达到了《银河护卫队》的水平,此外,中国资本甚至已经开始在好莱坞投资,《魔兽》与《金刚:骷髅岛》中都流淌着大量的中国资本血液。(嗨呀景大小姐好美啊!为了她去买的票!)
资本的差距的确存在,但早已没那么大了,在中国电影投资能力内的好莱坞优秀作品数不胜数,不谈那些小成本的优秀故事片,也不说年代久远的电影,近期的《神奇女侠》、《太空旅客》、《异星觉醒》、《血战钢锯岭》等等影片,悉数在中国电影资本能承受的投资区间内,实际上这些电影单在中国的票房与播放授权,也足以覆盖成本了,当然,考虑到宣传行与院线分账,情况要复杂一些,但这只是量的有限差距,还未达到质变的级别。
许多日韩印度电影也证明了这一点,资本差距并非是决定性的。
也许更重要的是其进口大片的“品牌”,这也许才是真正的无价瑰宝。倘若中国拍摄一部《太空旅客》,有勇气第一批进入电影院的人恐怕不多,但正如《摔跤吧爸爸》一样,在这个信息技术高度活跃的世界,优秀且符合市场需求的电影,无论其宣有多烂,观众都会给他足够的票房。
这一段冗长的论述,在于说明中国目前的市场规模与资本规模,虽然还无法撑起《x战警》、《美国队长》这种级别的级投资,但至少《太空旅客》这种级别的电影是有投资条件与技术条件的,更偏执一些,拿起《摔跤吧爸爸》打脸是屡试不爽的。
既然资本也不是决定性的,那总该有个决定性因素吧?
一个看似很关键的因素就此浮出水面——
审核。
这个绕不过去的枷锁,的确会相当程度的抑制文化产品的内容深度,内容广度,类型选择,并且会大幅度提高创作难度,许多通顺自洽的剧情逻辑没有资格登上舞台,不得不进行生拉硬扯,失去电影原本的魅力、代入感和智商。抗日剧在这方面的造诣可谓登峰造极,直至走火入魔,扛着“正确”的大旗卖着血腥,挥霍着智商。
好在《湄公河行动》尽力纠正了一些,我们期待有一天类似《湄公河》这样的优秀电影,无须某个政治部门扛起对抗审核的大旗。
即便审核的枷锁如此沉重,但这仍然不是导致如今“国内电影堕落”的现象的原因,我们可以轻松的看到每年几十部的进口影片,他们无疑都符合审核标准的,实际上很多国际大制作电影团队,他们也许比我国电影人还清楚我国的电影审核,如此之大的电影市场怎么可能抛下?我国的电影审核标准在立项和编剧阶段就会纳入考量,如今除非哪个制作人或者编剧疯了,不然绝不可能在电影中出现“讽刺中国政治”的情节,暗示也不行!
因此很明显,如今绝大多数优秀的,高票房的电影,在经过无伤大雅的剪辑后,完全符合我国的电影审核标准,更何况有太多电影根本无须剪辑!
大多数电影根本没理由探讨政治,也不需要在过于敏感极端的环境中探讨人性!无论是简单纯粹的爱情(你的名字),还是无脑的视觉盛宴(度与激情),抑或是删减过的大杂烩(金刚狼3),强无敌(摔跤吧爸爸)。
可见,审核对国际团队造成的影响十分有限,这并没有太大的妨碍佳作诞生。
当然,“审核”之痛仍然存在着,不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如今的审核尺度对于电影的桎梏大概可以这么理解——
审核尺度每放开1o%,就会多1o%的佳作诞生,直至尺度放开1oo%,达到美国的水平。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审核尺度这一点达到与美国相同的水平,每年我们看到的国产佳作会提升一倍!多么振奋人心啊!!
如果有两部佳作,那么会变成四部!
如果有零部,那么还是零!!!
(手动滑稽)。
另外还能例举很多很多的因素。
比如电影传统,电影体制,人才储备等等,这些看似说的通的因素,我不准备展开篇幅一一解释,在此只用一个事实进行驳斥——
《活着》、《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甲方乙方》、《红高粱》等等等等,我们的电影产业,在2o年前,就已经具备了制作出优秀故事片的水准,拥有了足够的传统、体制、人才储备等等等等,但时至今日,每年能赋予“优秀故事片”这顶帽子的电影屈指可数,在整个电影市场膨胀了几十倍上百倍的情况下,在我们的电影体制、资本、人才储备、市场规模等等客观条件充足得多的今天,在我们愈贴近好莱坞的情况下,优秀故事片的出产率反而急转直下,这简直令人难以理解。
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这些出色的导演没理由在同一时间退步,他们中凭什
喜欢太受欢迎了怎么办请大家收藏:(m.dmbook0.com),爱久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