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自家主场,
此时正是梁国反击的最好时机。
轻敌冒进这个词几乎就是为了此时的燕国量身定做的。
可令人惊讶的是,
直到苏明若斩杀徐怀的战报送到谢容的桌子上,
梁国也没能组织起像样的反击。
不过他们倒是组织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求和。
是的,这回梁帝是真的要求和了。
在梁帝的心中,邓灵彰和范玉泉已经是两个死人,
哪怕朝中武官们不断要求前去救援,梁帝都充耳不闻。
他觉得这是救不回来的。
除非罗宁复生,否则梁国哪里还有能够抗衡苏穆的人物呢。
苏穆这次的行动看起来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计谋,但这其中需要调动协调的人员何止数十万,大到总体的战略布局,小到一支数十人的小队伍什么时候该出现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这一切都容不得丝毫错误。
由于战场混乱,消息传递也变得困难,在这种时候还能调动几十万人,做出如此精密且分毫不差的安排,让邓灵彰和范玉泉两人几乎无法发现任何不对劲,连一点怀疑都没有,就那么一头栽了进去。
梁帝觉得,就连老天爷都是帮着晋国的,否则怎么就让苏穆生在了晋国呢?
梁国好不容易有个罗宁,却还早早的死掉了。
果然是上天不公。
但这会儿埋怨老天爷没啥用,梁帝盘算了一下觉得自己想要打赢是肯定不可能了,甚至继续打下去就是个亡国的下场。
停战。
必须停战!
于是就在燕国拓地四百余里的消息传到雍城的当天,雍城派出了两支庞大的外交队伍。
一支去往燕国平京,一支去往晋国中都。
等这支队伍跨越纷乱的战线和遥远的路途终于到达中都的时候,已经二十多天过去了。
来中都的还是晋国人熟悉的面孔方应。
这二十多天已经是方应日夜兼程,尽全力赶路的结果了。
战争一旦打起来,很多原本便捷的路线就都不能走,比如龙望江,很多渡口全部被前线军队征用,旁人要用,要么绕远路去下一个渡口,要么就只能排队等,运气不好的话,排个七八天甚至十来天都是有可能的。
好在方应不走大型货物,倒是勉勉强强过了河。
方应到达中都的时候,发现和已经全城戒严的雍城比起来,中都的气氛还算缓和,几乎感受不到太多战争的氛围,尤其对于城中百姓来说,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再想想一路走来晋国农田里那青翠的绿色,方应知道,这才是两国真正的差距。
战争的胜负有一半是在战场上分出的,还有一半是在后方分出的,对比晋国一派繁华的生机,原本最繁华的梁国反而显得荒凉了。
前线部队的损失需要大量抽调后方劳动力补充,而只经过了粗糙训练便走上战场的军队损失更快,于是就需要更多的人员。
这是个恶性循环。
方应心中不甘,但他知道,无论梁帝是从何种角度考虑这件事情,至少最终得出的结果是对的。
梁国必须停战。
在晋国与燕国的合力之下,梁国根本没有生机。
虽然谢容本人并没有停战的打算,但他还是接见了方应。
其实在外界的传言当中谢容是个相当幸运的人。
就在晋国出现巨大变动的时候,他却好运的因为得到了英国公嫡女的喜爱,而成为了晋国的皇帝。
至少梁国官场的很多传言里是这么说的。
谢容的母亲死得早,死后建武帝也没给很高的位置,可见是既没有好家世,也不算受宠的,直到谢容登基之后才给追封了一下。
当然,这么说其实也意味着谢容压根没啥母族势力可以依靠。
一个即不得皇帝宠爱,又没有母族支持的皇子,最后居然在那样的变乱之后成功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要说没英国公府的支持谁都不信。
没英国公府的支持,谢容早就得完蛋啦!
有些人就是这么传言的。
说起来当初谢容与苏明若的事情定下的时候,就算是晋国本国也少有觉得苏明若高攀的,反倒是觉得谢容为了拉拢苏家可真是下功夫了。
多亏了他那张好脸,哪怕出卖色相都比旁人来的方便呢。
关于这一点要说谢容自己不知道,那也是扯淡,他很清楚各国的传言,但他并不十分在意。
毕竟,他位子不稳的时候,可多亏了这些传言,才让不少人小瞧了他,最后被他轻松解决。
如今方应来见,谢容依旧如同多年前一样,看起来十分温和,他礼貌的询问方应的诉求,在听到方应转达的梁帝希望梁国停战的意思的之后,谢容带着可亲的笑容问道:“那么梁国打算拿出什么样的诚意来呢?”
这几乎就是直白的询问你能给出什么好处了。
干了这么多年的梁国外交使臣,方应对这种程度的屈辱早已可以做到淡然处之了,他平静的答道:“梁国完全承认现状,并且愿意维持稳定,另外,为表达诚意,梁国愿将饶北十五城送予晋国。”
饶北是指梁国清饶以北,到章南章北的十几座城池。
这也是目前苏明若的主攻方向。
但谢容知道,梁国真正的甜头并不是这十几座城池,这十几座城池只能算个小甜品,真正动人心的还是那句承认现状。
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尤其在发生矛盾的时候
喜欢这是本宫为你打下的江山请大家收藏:(m.dmbook0.com),爱久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