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大义凛然到有点不切实际的话,董安于说起来,显得云淡风轻。赵鞅在注视枯黄的竹简时,不由自主地想,他真的在那时就已做好赴死的准备了么?
荀跞在书信中的语言十分堂皇。他说,虽然范、中行氏有谋反之罪,但真正与邯郸氏产生冲突,点燃战火的却还是赵氏,如今范、中行氏都被驱逐,赵氏没有受到任何处罚,恐怕不能服众。所以他希望赵鞅处死出谋划策、率先发难的罪臣董安于,以安众臣之心。然而,实际的原因恐怕简单得多,赵鞅知道,荀跞之所以这么做,只不过因为他的爱臣梁婴父厌恶董安于,认为他终有一天会辅佐赵氏夺得整个晋国罢了。
如今,范、中行氏已经失去了在晋国朝堂上的地位,晋国的三军裁剪为二军,更多的权力聚集在更少的人手里,在内斗愈演愈烈的晋国,赵氏和智氏的较量恐怕是不能避免的了。许多人都在背地里议论:“赵家在晋国执政多代,在动乱中没有什么损失,反而使范、中行氏失势,这次过后,想必会更加显赫了吧!”
智氏也在忧虑赵氏的得势,荀跞本不希望赵氏重新回到晋国的朝堂上。他总要给赵氏一点打击,董安于如果死去,则赵氏必会受挫。如果赵鞅不肯杀死董安于,那么荀跞就准备以此为借口,讨伐刚回到绛都的赵鞅,届时,晋国将再度陷入动乱之中。
窗外传来荀瑶的笑声,赵鞅将那封致命的竹简塞到桌上一堆公文的最底下。
在案头温暖的烛火和窗外簌簌的落雪声中,他沉思地揉着眉心,隐约想起在准备防御范、中行氏的时候董安于的表现,他说他不怕死,他走上为官之路的那天,就知道自己会面临各种危机。
董安于和他坐着马车,从绛都的大道上驶过,那是初夏的一天,天气晴朗,好像天空都被繁密的树木染成了半透明的碧色,周身微有热意,带着阳□□味的**燥的风从他们身边流过。董安于说,如果死亡是有价值的,那么哪怕它来得稍早也没有关系。如果他的死能使赵氏安宁,百姓免于战乱,那他会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这些事哪怕在我活着的时候都没能做到。”董安于自嘲地笑了起来。在他身后,是赵氏宫宇庞大的轮廓,以及模糊的灰色的地平线。
赵鞅又把那封竹简往里推了推,由于用力过度,导致上面堆得很高的公文哗啦垮了下来。
喜欢(历史同人)酒葬请大家收藏:(m.dmbook0.com),爱久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